RESOURCES
最近自旋太赫茲發射器件因超寬譜、成本低、輻射強度高等優勢,成為研究和發展熱點。但是,這類器件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當調控太赫茲發射強度和偏振態的時候,需要通過施加外磁場來改變材料的自旋狀態,而引入外磁場調控將不利于器件的集成化和低功耗化。本報告將介紹我們通過在自旋太赫茲發射器件上增加透明鐵電層和透明電極層,把一個鐵電和鐵磁層耦合在一起,利用磁電耦合效應成功實現了用電場來調控太赫茲的發射。通過測試,我們發現這個器件的調控效果優異,達到200%的幅值調制、30度的偏振態調制,以及片內陣列源的潛能。
本期卓立漢光隆重邀請到了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工程力學系講師、碩士生導師—邵新星老師,邵老師將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實時三維數字圖像變形測量方法與應用研究領域的經驗和心得體會。希望本次講座能夠為您的科學研究帶來靈感與助力,推動研究的進展,精彩不容錯過,
電催化二氧化碳的還原反應,因其條件溫和可控,且能得到更高附加值的工業產品,如一氧化碳、乙醇和烴類產物,從而實現對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轉化和存儲,在近年來受到全球的廣泛關注。同時,水氧化的析氧反應是目前電解系統中最廣泛使用的陽極過程。如何厘清陰極半反應中CO2的選擇性還原路徑,降低陽極析氧反應過電位,是當前研究中的主要挑戰。
長期以來,高性能稀土發光材料的開發及其應用領域的拓展一直是國際性前沿課題。當前,儀器科學的發展和不斷涌現的光譜學測試新方案為研發新型發光材料提供了必要條件。本次報告將結合本人的科研經歷與成果,主要介紹高效近紅外下轉換的類型、發光機制、材料體系及其作為太陽光譜下轉換層的應用等,以及介紹當前備受關注的微納熒光溫度探針的研究,尤其是我們最近推出的紫外上轉換發光體系用于寬溫區高精度熒光溫度測量的理論體系構建與實驗進展等。期望藉此拋磚引玉的機會,讓各位專家學者和同行們更多地關注和支持相關研究方向。
對于納米顆粒而言,由于其表面電子的集體震蕩在電磁波的作用下發生共振,導致電子震蕩加劇,并引起納米顆粒局域電磁場的急劇增強;此時,當光與納米顆粒作用時會發生3種現象(1)SERS現象;(2)LSPR現象;(3)PRET現象;報告人基于這三種現象,構建新型納米等離子共振光譜電化學生物傳感器,并將這種新方法拓展應用于法醫毒物分析領域。
本報告將聚焦回音壁微腔的作用原理、制備過程及工作特性,并對微腔器件的應用領域進行簡要介紹。